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
 
 
 

 


苏志强同志在总局表彰大会上的发言

日期 :2012年01月09日

编者按:

 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2012年长沙工作会议上,总局对“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”获奖选手进行了表彰奖励,他们是苏志强、赵士成、吴海军、王俊君、李常杰陈树军、崔志刚和李桃等8位同志。我开云(中国)苏志强同志代表获奖选手作了发言,现刊载如下。


苏志强同志在总局表彰大会上的发言

各位领导:

   我叫苏志强,是来自基层的BG25旋挖钻机机长。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首届地勘钻探技能大赛中,我和总局选派的12名参赛选手取得了一点成绩,组织上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。我想这荣誉不属于我们个人,它属于长期培养我们的总局和总局各单位领导,属于长年辛勤工作在最基层、爱岗敬业、互相关心、互相帮助的职工群体。没有这样一方热土,没有这样一群伙伴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收获与成长。在这里,有机会表达对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感谢,谈一谈心得体会,深感荣幸。

  体会之一,学习是成长的基础。

  回顾十几年来的工作经历,学习始终伴我同行,从学习中汲取的能量让我没有错过机遇的眷顾。

  从中国地大岩土工程勘察专业毕业不久,恰逢总局为做大做强工勘业,于2000年引进世界先进的德国宝峨BG25旋挖钻机,使我有了一展所长的用武之地。当时这样的大型钻机在国内还寥寥无几,由于其施工速度快、成孔质量好、功能全、适应性强,被称为桩基重型武器,而能否完美驾驭和操作它成为发挥其作用的关键。经过系统内部层层点兵,我凭借知识和理论功底相对扎实,接受宝峨开云(中国)现场强化训练后,如愿成为总局第一批BG25钻机操作手。我想,正是知识和技能让我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旋挖钻机结缘。

  十多年里,我与大钻机一起摸爬滚打,深切地感受到,知识不仅在书本里,更在实践的课堂中。精准的技术只能在无数次操作中练就,经验和能力只能在解决各类难题、攻克每一道难关、处理好每一次机械故障、实现每一次高质量工作目标的过程中获得。不断向实践、向书本、向身边人学习,使我有了更多一些的积累和沉淀,走过了从操作手到机长,从技术员到工程师的历练和成长。

  正是因为有平时的扎实积累,有赛前的强化训练,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,我们才能够在全国技能大赛的舞台上闪出光亮。同时,比赛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良机,不但在培训和集训中充实了新的知识和技能,还在比赛中与各方优秀选手互相切磋、取长补短;不但检验了自己的能力、水平,还总结出新的经验、规律;不但提高了技能、开阔了视野,还磨砺了心态,增强了素质,这样生动、全面、集中的“课堂”不可多得,让我们受益终生。

  体会之二,爱岗是敬业的前提。

  没有一流的钻探,就没有一流的工程,旋挖施工是承载桩基础工程的最关键部分,在钻机上工作,最能体现工作价值,让我很踏实、很满足。源于对钻探事业和自我价值的高度认知,我与BG25钻机彼此成就,不离不弃,先后参与施工了十余项国家重点工程,融入了我对事业的全部追求和坚持。永远善待工作,干一项工程就要干好,打一根桩就要打牢,用坚实的桩基托举起桥梁和建筑,让工程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,让业主放心、百姓安心,正是这份责任感和自豪感支撑我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不曾放弃。

  2001年至2003年,我先后几次奋战在青藏铁路线上。面对高寒、缺氧、海拔4500米的生命禁区,我们没有退缩,人生能有几回搏,当把智慧和汗水浇注在青藏铁路,助力雪域高原与世界另一端变为通途时,难道不是钻探人最闪光的时刻吗!凭着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战斗”的拼搏精神,我们克服极端恶劣自然环境,攻克高原永冻土施工难题,实现了三个“敢为人先”、三项“最高纪录”:成为全国第一台进入青藏铁路的旋挖钻机,开创了旋挖钻机在高原永冻土施工的先例;在青水河特大桥桩基施工中,拿下青藏线上单机旋挖成孔深度最大、效率最高的纪录;在楚玛尔河特大桥桩基施工中,向“最强难度”发起挑战,解决了制约工程推进的最大难题。三年岁月里,我们经受住环境对体能和心理极限的考验,终于不辱使命,确保各项工程圆满完工。这段经历在我人生中弥足珍贵,它让我在面对任何困难时,都更加坚强和从容。

  体会之三,进取是事业的召唤。

  十二个春秋里,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到青藏铁路,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到北京奥运会场馆,从曹妃甸首钢搬迁到中石化日照原油储备库,从高原到平川,从城市到农村,遵循的是事业的召唤,是内心坚定的信念。为企业创造价值是小事业,为国家基础建设贡献力量是大事业,不间断地加速职业成长,则是每一个职业人应该终生面对的最现实、最迫切的事业。

  成绩属于昨天,征程重新开启。今天,我们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走来,站在新的起点上,更加强烈感受到事业长远的召唤,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。对未来的慷慨,就是把一切给予现在。国家和总局给了我们如此高的荣誉,使钻探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,让原先遥不可及的奖项变为现实,是压力,更是动力;是奖励,更是鞭策。我深知那是对钻探人投身行业,立足岗位,勤学苦练,争当知识型技能人才,为地勘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切召唤!我们还在路上,我们永远走在前进的大路上。事业要用真才实学来支撑,技能在勤学苦练中形成,只有不断追求进取,一次次超越自已,一次次完成追赶,才能用不间断的职业成长回报领导的期待、回应事业的召唤。

  谢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!

  

  

  

 

 

 

CopyRight 2012开云在线注册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一街非中心14号楼 邮编:100024